字級設定
撐起孩子的無助,用愛逆轉貧頸。
台灣低收入戶人口10年來雖大幅減少,
然而貧窮線仍在上升,
許多家庭落在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的灰色地帶,
因此面臨許多生活上的困難。

一個家庭如果沒有良好的經濟狀況,
沒有穩定的生活,
就可能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。

伊甸在20多年的弱勢兒童服務中,
持續提供家庭個別化的關懷支持,
希望透過服務的力量,邀請社會大眾響應,
齊心協力陪伴每顆在黑暗角落的希望種子,
不受風吹雨淋的發芽茁壯,
讓更多需要的孩子和家庭有機會接受專業服務,
陪伴他們快樂長大。
形象圖
募款金額:NT$ 1,700,000 元
已募金額:NT$ 741,329 元
捐款項目
捐款活動詳細介紹

 家庭失序的動盪因子
 

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,截至2020年,台灣低收入戶不到15萬戶,戶數遠低於歐美及日韓國家,但卻有200萬的人處於難以申請補助的灰色地帶,從伊甸歷年的服務經驗中發現,主要照顧者收入不穩定,家長容易因經濟困難影響情緒,也影響到親子關係和家庭功能,例如,單親家庭為了增加收入,整天上班無法陪伴子女,可能造成親子間的疏離,家庭處在貧窮及資源匱乏的循環中,即使在現今社會投入許多心力和關懷,仍有孩童陷在照顧忽略的處境,甚至面臨教育及貧窮的風險,邀請您用愛支持,讓關懷真正進入需要的家中,才有辦法幫助幫助生長在黑暗角落的種子,讓他們的生命灑進一道陽光。

 

當家庭突然陷入困境,孩子就如同黑暗壟罩,許多令人恐懼的事物突然出現在他周

 

 

 

 撐起一個家,成為孩子在狂風暴雨下的避風港

 

「當我真的無能為力照顧琪琪的時候,每天都在想到底該怎麼辦?」琪琪媽媽說。
琪琪是爸爸和媽媽在分別20歲和17歲時出生的,當時兩人在超商打工時認識,很快就成為小爸媽。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,爸爸換工作到工廠上夜班,媽媽持續在超商打工,兩人輪流照顧孩子

 

但同居後,他們發現價值觀以及教養觀念差異頗大,加上經濟壓力、照顧壓力以及教養壓力,夫妻關係急轉直下,並且造成許多衝突。在每一次的爭吵中,逐漸消耗夫妻感情,爸爸對於琪琪的照顧也越來越不用心。

 

為使琪琪的生活不受影響,媽媽選擇向社會局求助,先安置琪琪,同時也和爸爸終止同居關係。透過社會局和伊甸社工的幫助,她順利找到一份上班時間固定的全職工作,同時社工協助媽媽申請生活救助金的補助,也幫母女安排相關的親子課程及活動講座,增加親子互動和親職教養能力,順利讓母女兩人團聚,現在一起過著穩定且快樂的日子。

 

因為伊甸服務的介入,讓孩子的家有了新希望,如同在黑暗的生命中終於看見光

 

  逆轉孩童的“貧頸”,讓他們不再無助徬徨 

 

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,象徵整個社會的未來和希望,但當家庭被經濟困難烏雲壟罩,成長之路多了許多挑戰。

伊甸深耕弱勢兒童服務將近20年,透過社工關懷和資源連結輔助扶助弱勢家庭,藉由心理諮商解決孩童的困擾,並安排相關親子課程及活動講座,讓父母和小孩共同參與,提升正向的親子互動關係,同時提供相關轉介服務,例如,協助申請生活救助金、連結社區和學校課輔資源進行課後輔導、透過醫療輔助戒藥酒毒癮、提供服務對象多元就業管道等,幫助家庭及穩定經濟狀況,陪伴他們回到安穩的生活。

 

社工牽著孩子的手,陪媽媽學習正確的教導方式,讓整個家一起往前走。

 

 

伊甸邀請您一起守護社會角落正在成長的孩子,
讓家庭的一畝田地肥沃而長出茁壯的綠芽,
幫助他們重建安穩幸福的家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