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住邊緣兒少 課照班轉化小王子
軒軒是個好動的孩子,住在苗栗臨海的小村落,因父母感情生疏離異,常常發生爭執與衝突,使得他不知不覺學起這樣惡習。去年九月進伊甸象圈課照班,同學不小心把椅子弄倒,他隨即就拿剪刀準備刺過去。社工見狀連忙拉開,並與軒軒溝通。
經過幾個月,老師用心陪伴,讓軒軒感受家的溫暖,他也開始改變自己,嘗試跟其他同學一起放學後去課輔班,情緒也逐漸穩定,課業慢慢進步,成為老師的小幫手。最近,老師更鼓勵他,有機會也試著騎獨輪車,融入大家活動中,在課輔班廣場單輪奔馳。
伊甸象圈工程計畫
在伊甸基金會的服務經驗中發現,失能家庭多半合併清寒、低收、單親、隔代教養、外配、或原住民…等等類型,由於父母(或祖父母)的社經地位以及教育水準偏低,本身又缺乏親職教養的認知與能力,而且社會支持網絡薄弱,在多重壓力之下,體質脆弱的家庭結構容易不堪一擊,因而產生各種問題。我們同時發現,居住在貧困鄉鎮的孩子們,對原生家庭的「信任感」與「歸屬感」普遍偏低,孩子容易對「家」產生畏懼或抗拒心態,放學後寧願成群結黨在外遊蕩,另覓心靈的歸屬感;更甚者則養成慣性翹家的態度,成為社會問題的不定時炸彈。
當家庭喪失了應有的「照顧」功能,不再是一座安全的避風港時,這個社會應該立即伸出臂膀,為他們圈起一個溫暖、有愛的空間。因此,伊甸發起「象圈工程計畫」,與在地社區單位合作,圈起社區象圈,整合社會資源與當地組織,讓社區補充失能家庭的照顧及教養功能。
秉持著「找對的人,做對的事」的理念,鼓勵社區組織主動提出「因地適宜」的服務內容,為當地18歲以下的學童提供課業輔導、課後陪伴、才藝社團、品格教育等服務,進而減輕社區內失能家庭的狀況,避免社會問題的發生。又為了更強化在地功能並進行社區培力工作,藉由訓練課程及經驗交流,讓象圈社區彼此協助,共同學習分享與善用在地資源。
邀請您,成為一起守護這些孩子的大象,支持在地社區夥伴,圈起一個守護象圈,幫助18歲以下弱勢偏遠社區的貧困學童,給予教養與照顧,讓他們學習正確的生命價值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