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健保署數據顯示,國內0到6歲兒童,因發展遲緩接受早療人數,在10年內翻倍成長,至2023年突破10萬人大關,尤其有許多疫情期間出生的寶寶,因為成天關在家,外在刺激少,導致語言發展、社交能力都大受影響。而對這些可能是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,把握黃金療育期非常重要!
從不能站,到跑跑跳跳 「時段療育」陪小貞走過漫漫成長路
俗話說「七坐八爬九發牙,十捏周歲獨站穩」,通常一歲的孩子,開始學會扶物或扶人,甚至放手走路,然而,媽媽卻發現小貞一直無法自行站立,也無法咿咿ㄚㄚ地發出聲音。因為小貞哥哥接受過早期療育,因此媽媽很有警覺,立刻就聯繫社工詢問,經過通報和評估後,很快就讓小貞開始接受服務。
目前小貞已經在伊甸上課兩年多,每週三下午,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據點,初入班時,無法自行行走的她,現在可以跑跑跳跳,開始會聽指令去拿取東西,開始會認讀顏色、會數數,還學會不少語詞,表達自己的需求。這些看起來簡單的小事,對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,卻得一步步練習、一點點積累,才終於能看到成果。
小貞現在已經能走得很穩,上課前還先去院子裡,看看可愛的小草莓。
教保員秀妃說,和小貞一家認識很久,小貞的哥哥十年前也在伊甸接受早療,因為媽媽本身也有輕度智能障礙,因此很多時候不知該如何帶領孩子成長,還好她懂得求助,也在社工和教保員的建議下,積極帶孩子去復健、去找資源。睽違多年,因此當多年後再次遇到孩子的發展問題,發現小貞無法久站,會一直坐下,第一時間就連絡當年的老師們。
小貞一開始先到社區療育據點,當時年紀還很小,但已經看得出來發展較應有歷程慢了點;後來轉到時段療育班,老師陪她練習爬樓梯、走斜坡,一步步練習,到現在已經跑跳自如。兩年來的進步,有目共睹,肢體動作幾乎都已趕上發展進度,剩下有些構音較不清楚,還需要繼續努力。老師說,雖然小貞有點怕生又黏媽媽,但好奇心很強,而且願意嘗試,又有耐心,遇到錯誤,會一遍又一遍地重來,這是她進步很多的最主要原因。
老師透過互動遊戲,帶領小貞一步步練習,慢慢進步成長。
現在的小貞進步很多,跑跳自如,充滿好奇心的她,很願意重複嘗試直到完成。
療育是漫漫長路 伊甸服務激發孩子學習潛能
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約為6%~8%,但若能及早發現、及早療育,部份孩子可以達到發展目標,而另一部分的孩子,也有很大的機會,可以減輕障礙程度,發揮潛力。台灣也有許多正在面臨成長困境的孩子,對早療家庭來說,長大就像一場看不到盡頭的超級馬拉松,必須持之以恆,踏穩每個步伐,不斷練習,就能往終點更接近一點。
早期療育領域中,包括日托、時段、到宅等多元服務方式,就是希望每個家庭,都能選擇最適合的方式,給予最專業的支持。「時段療育」就像家教班,每週為慢飛天使提供一對一的專屬課程,而針對需要增加社會互動的孩子,也會不定時舉辦團體活動,與其他同儕互動交流,訓練各項發展能力。
伊甸時段療育,為孩子進行個別化的療育訓練。
讓「療育」成為力量 陪伴慢飛踏穩成長腳步
伊甸投入發展遲緩兒童「早期療育服務」逾30年,以「兒童為中心,家庭為本位」,建構社區化、在地化的照顧模式,提高資源的可近性及便利性,並提供跨專業早療團隊資源,為慢飛天使在現有環境,以不同情境及教具激發孩子興趣,使他們開心學習。
此外,伊甸也從服務經驗中發現「家庭支持」,對孩子的發展影響甚大,在時段療育課程中,老師不僅訓練孩子提升各項能力,更讓家長一起參與課程,幫助他們了解孩子發展狀況,共同學習成長!
誠摯邀請您支持「時段療育服務」,與伊甸一同陪伴孩子,一步步踏穩成長腳步!
伊甸提供跨專業療育服務,陪孩子一步步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