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家」理應是讓人安心成長的避風港,但對部分身心障礙者而言,這份歸屬感並非理所當然。因種種障礙影響,原生家庭無法提供適當的生活照顧,使他們在人生旅途中充滿挑戰,步履維艱……。
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回歸社區
「社區家園」是訓練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住處,學習自行打理與規畫生活日常。如居家清潔、安排生活作息、準備餐食等;同時,也練習管理生活必須花費的零用錢,並養成每日記帳習慣,掌握生活開銷。當具備更好的自理能力,並擁有獨立生活的條件時,障礙者就有機會實現回到社區、融入社會的目標。
社區家園是身心障礙者實習自立生活的園地。
我們的合宿時光 #伊甸台南區|希望心部落|伊甸基金會
我們的合宿時光 日常如斯
社區中的一個三房兩廳住宅,住著一群障礙者,他們在生活中各有不同的挑戰與需求,卻能融洽的處在一起。日常如斯,他們跟我們一樣,思考著今晚要吃什麼,下班後得去倒垃圾,一樣渴望他人的認同。對許多障礙者來說,這樣安全、穩定的生活,是在原生家庭中很難得到的,過度保護或是忽略,都讓他們漸漸失去生活能力。
學習獨立 也學習團體生活
建銘是伊甸台南大衛家園的住民,白天在心園小作所進行代工、清潔作業等,也與同儕一起參與社區適應、休閒文康活動,不僅建立規律的作息,也透過代工收入賺取些許零用金。傍晚時回到家園,有點迷糊卻溫和穩重的他,會像大哥哥般照顧大家,倒垃圾也是他的例行工作之一。
建銘入住家園後,熱心照顧其他住民,負責倒垃圾的工作。
另一位住民亮文,是幸運草小作所的學員,患有自閉症的他,在代工方面很依賴教保員指導,但一講到清潔,他可說是工作隊裡的第一把交椅。亮文之前在家裡,多由媽媽和姊姊照顧,剛入住家園時會想媽媽,才到小作所工作一天,就哭了起來。而現在,他已經可以自己從家園走路到小作所,且是小作所的清潔「全才」,替任何同儕代班都可以勝任工作,家人對此感到又驚又喜。
亮文是清潔「全才」,在家園中與其他住民相處融洽。
家園環境培養出的能力,在住民們回家期間也能延續。住民的家人們都表示,以往家裡都將他們保護得很好,反倒限制了他們學習的動力,但如今,建銘、亮文返家後會主動幫忙家事,讓家人們十分欣慰。在大衛家園這個小家庭,住民們看見彼此的障礙,不但能夠相互扶持照顧,更能夠在社區中獲得正向的能量。
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
為幫助身心障礙朋友踏出社會、融入社區,伊甸從「家」出發,營造一個有溫暖的生活環境,透過社區家園,期待服務不只是位於機構,而是可以延續到社區。此外,藉由夜間社區居住服務,陪伴住民學習生活自理、工作技能,以及健康管理、金錢記帳、休閒活動安排等,進而擁有選擇與決策的能力,做自己人生的主人!
邀請您一起支持「社區家園服務」,協助障礙者自立生活,減輕家庭照顧壓力,
融入社區,成為大家的好夥伴。